beat365亚洲投注-365提款注单审核-比分365网页版

满族人口这么少,为何能统治几十倍于己的汉人?全靠一种独创制度

满族人口这么少,为何能统治几十倍于己的汉人?全靠一种独创制度

从努尔哈赤成立后金到清军入关,短短28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,令人诧异,许多人认为满族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他们骁勇善战,并且他们所面对的是腐朽不堪的明王朝,自然取胜机会大大增加,然而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对战争更加狂热,崛起速度比满族更快,可以说是实力最强大的游牧民族。

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却很快就击败蒙古各部落,甚至就连林丹汗也臣服后金,所以说骁勇善战并不是决定性因素,归根结底是八旗制的优越性让满族人迅速崛起。

其实八旗制度并非一开始就是完美的,也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,满族最早称为女真,再往前说,女真人曾经建立金朝,当时全国上下采用“猛安谋克”政策,努尔哈赤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创立八旗制,将其改变为一个军事社会组织。

在这个组织当中,所有的人既是百姓也是士兵,打仗种田两不误,同时在八旗军队中,所有人都要自己准备作战武器和粮食 ,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,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作战效率,后来满族人接连取胜,收复大片土地,原本的八旗制度已经不再适合。

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针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,先后收编了汉八旗和蒙八旗,大部分明朝投降而来的士兵被编入汉八旗军中,他们善用火器,作为支援部队使用,蒙八旗则擅长马上作战,依靠先进的作战理念让清朝快速统一全国。

此时的八旗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逐渐演变成了各族人民组成的精英武装,有效地缓解了民族矛盾,同时提高了清朝的行政效率。

清朝入关以后,八旗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,对于一个新兴王朝,势必要扫除原本的叛乱,因此八旗制开始向军事领域侧重,原本的兵民合一政策已经不再适用,中原王朝地大物博,完全可以支持士兵们的军事支出,让他们专职作战,进一步提升了清朝的军事力量。

清朝统治者开始承担军费支出,八旗军演变成了专职军队,同时为了消除民族矛盾,八旗兵不再参与地方战斗,转而由绿营担任主攻。

所谓绿营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军队,他们同样是正规军队,不过统治者并不信任他们,吸取了前任王朝割据势力做大的教训,在全国各地枢纽城市派遣八旗兵把守,主要承担监视任务,平时不参与军事训练,平常人根本接触不到。

八旗兵只在必要时候出现,间接缓解了民族矛盾,驻守地方的八旗军直接听命于朝廷,这样一来杜绝了地方与士兵勾结,加强了中央集权。

清军入关以后实行两种八旗体系,一种在关外继续采用兵民合一的政策,战斗力依旧强悍,关内则由国家提供物资,逐渐变得懒惰,太平天国爆发以后,地方八旗兵不堪一击,几乎没有抵抗的余地。

八旗制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“以旗统人”,但凡八旗子弟都能当兵,实际上兵饷就那么多,随着生活安定,满足人口不断上升,并不是所有满族子弟都有当兵的机会,后来多数以汉人为主,宣统年间全国满族兵员仅仅只有10万人左右。

起初八旗人员少,国家完全可以承受,后来人口越来越多,按照规定八旗兵不能从事成产活动,只能由国家拨款,导致财政十分紧张,甚至维持日常生活都非常困难,又怎么能上战场打仗呢?

这些问题让统治者十分头痛,不得已只能削减人员,保证满洲人可以得到滋补,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内部团结,动摇了八旗制度的根基,甚至为了保证满人利益,开始侵占原本属于绿营兵的权益,在满清贵族眼中,只有满族人才是正统,有好处自然要先让给自己人。

与此同时满族人仗着身份不把绿营兵放在眼里,整天吃空饷,成了国家蛀虫,久而久之军事实力严重下降,关键时刻就连统治者也不再信任他们,湘军、淮军等地方势力崛起,让八旗制度名存实亡,而这也最终导致了清朝覆灭。

参考资料:

【《八旗制度》、《八旗旗主考实》、《八旗制度兴衰始末》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